2018年6月27日,由太原市科技局主持的集團循環流化床3.3MW熱態研究實驗室通過項目驗收。項目驗收聘請了國內電力行業和財務審計行業資深專家,由東南大學熱能工程專業教授趙長遂擔任驗收主任、中北大學教授劉漢濤,山西省電力設計院教授級高工魏繼平、山西省環保協會會長教授級高工張培華、長治市霍氏自備電力有限公司廠長霍建軍、山西國信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閻和家、焦榮桃共7位專家組成驗收專家組,集團項目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參加驗收。驗收組聽取了項目的總體建設過程,完成情況及取得的成就,審閱了財務報告,實地參觀了集團熱態研究實驗室,經質詢和討論,驗收組一致認為:此項目成果顯著,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通過驗收。
項目驗收專家組詳細鑒定意見如下:
1、項目完成了計劃任務書確定的任務,各項技術指標合理。
2、項目搭建了3.3MW熱態研究試驗臺,所設計的實驗循環流化床鍋爐容量,參數選擇合理,結構設計具有特色,并配備了相應的先進檢測設備,環保監控設備以及精確的測量系統。采用流態重構和燃燒匹配優化技術,爐內脫硫效率穩定達到90%以上,氮氧化物原始排放降低20%以上,完成了項目任務書中的要求。此試驗臺的搭建,特別是流態重構、高效分離器、基于燃燒主動控制的超低排放等核心技術突破對產品及工程應用起到極大的指導意義。
驗收組高度贊揚了太原市科技局推動企業技術創新的戰略眼光,對太原鍋爐集團堅持技術創新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唯一出路的長遠規劃深表欣慰,并對項目后續發展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超低排放熱態研究實驗室是集團和清華大學、美國巴威集團合作的橋梁;是集團循環流化床鍋爐技術持續領先的基石;是集團始終擁有循環流化床鍋爐行業國際視角的有利條件。古語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先進的鍋爐主機及系統必須擁有優越的技術,而技術的產生必須依靠優良的科研環境,集團多年來不斷投資置買國外高精尖設備,已經逐步打造出擁有一流設備的實驗室。“精兵加利器”才能百戰百勝,集團一流的技術人才加上實驗室一流的設備,在今后鍋爐技術發展領域的大潮中必能劈波斬浪,揚帆遠航。
集團熱態研究實驗室建設完善,熱態燃燒研發條件國內一流。集團熱態研究實驗室的核心部分是3.3MW試驗臺,該試驗臺綜合CFB鍋爐行業兩大技術:高溫絕熱旋風分離系統技術和U形槽+多旋風子兩級分離系統+內置物料循環床(IBHX) 技術;試驗臺建設秉承太原鍋爐集團對產品和系統超低排放的技術路線:主動燃燒控制NOx+SNCR熱備用脫硝+主動燃燒配合的爐內脫硫+尾部增濕活化脫硫+超細纖維布袋除塵系統,囊括主機+環保的全系統技術鏈條;試驗臺創新建設了煤粉柱碎風選系統,可實現煤粉1mm破碎實驗研發要求,支撐新一代PC-CFB循環流化床系統的開發;輔助系統配置完善的參數監控測點、DCS中央控制系統和監控大屏、煙氣在線CEMS監測系統,為實驗進行冷、熱態驗證工作提供了基礎。
鍋爐燃燒主動控制與環保排放結合的技術研發是熱態研究實驗室核心工作內容。通過對布風流化系統、分離系統、配風系統、爐內脫硫系統等不斷進行實驗臺研發改造和技術革新,針對典型煤種熱態燃燒實驗技術改造前后比較并結合現場實爐運行參數,建立鍋爐能效、環保排放綜合數據庫,通過大數據分析找準鍋爐技術癥結,把握優化方向,扎實推進超低排放技術。實驗室研發過程與產品及工程應用相結合,同步推進,循環往復,開展一系列的研發實驗,為新產品的開發提供技術支撐,為鍋爐的精準設計、高效環保運行提供強力保障。
熱態研究實驗室也是集團的一個重要對外窗口,對提高企業競爭力,加強企業技術宣傳,獲得客戶訂單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實驗室面向來廠視察的各級政府領導進行技術展示,面向國內外燃燒行業專家進行技術交流,面向國內外客戶實現產品技術溝通。
熱態研究實驗室更是清華大學碩博研究生課題研究基地,清華大學和太原理工大學在校大學生現場實習培訓基地,同時這里已經成為集團技術人員的實體培訓場所。
實現超低排放的系統是集團遲到的、唯一的商業模式,集團開發超低排放鍋爐主機及環保系統為集團的唯一出路,在集團鍋爐主機產品高能效、低污染的清潔燃煤技術優勢下,集團實現了產值逐年大幅增長。實驗室工作必須緊密圍繞超低排放節能環保的商業模式展開,永不停歇的開展創新和研發實驗,使超低排放的鍋爐與系統不斷優化發展,使集團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晉公網安備 14010802080012號